机构设置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old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正文
药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5-07-12  浏览次数: 次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药物研究所简介

一、药物研究所概况
  西安交通大学药物研究所是以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实验室(三级)、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血管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创新药物筛选及开发平台、药用植物和中药标准品制备平台、细胞生物色谱分析平台和药物合成与新剂型研究平台。2011年创办世界上唯一的英文药物分析国际期刊《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研究所下设中药分析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制剂工程研究室、药物合成研究室和新药临床研究室。实验室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大型专业仪器设备100多台,总价值3000余万。药物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6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在读研究生4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29名。聘请刘昌孝院士等12位全国著名专家担任客座研究人员。
  药物研究所先后与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医药控股集团、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公司等结成了长期战略联盟,形成了产学研开发群体,已经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科研机构。围绕陕西省产业发展战略,以提高陕西创新药物研发水平为目标,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结合陕西省实际,利用秦巴山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发展创新药物,集成药物筛选发现和分离纯化等核心技术,为制药行业提供新药产品与工程化技术成果。
二、技术优势
1. 细胞膜色谱(CMC)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了一种仿生亲合色谱技术——细胞膜色谱(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CMC)(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采用CMC技术对中药及秦巴山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寻找新型先导化合物,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CMC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中药学、药理学和分离科学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 候选药物研究与发现技术
  建立了40多种CMC模型,对300多种中药和100余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筛选研究,获得了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助。对秦巴山区特有药用植物红毛七、竹根七等50多种“七药”进行了筛选研究。筛选发现了白芷、蛇床子和葛根中对特定血管有舒张作用的有效成分,以及在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心肌缺血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3. 现代中药开发与安全性评价技术
  利用CMC技术构建了中药物质基础筛选发现与研发技术平台,对秦巴山区药用植物进行系统筛选。为中药及方剂的药动学与作用机制研究、有效质量控制方法和创新药物研发奠定技术基础。对中药注射剂中的致敏组分进行筛选研究,建立包含致敏组分与药效组分的中药指纹图谱并用于生产过程控制,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新技术和方法。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4.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利用药物分析的学科优势,将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建立乳制品中三大类物质的检测方法:(1)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类物质;(2)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3)三聚氰胺、双氰胺、三聚氰酸等非法添加剂。为乳制品质量的全面监控提供了有效的新技术和方法。
5. 分析仪器研究与开发
  将自主创新的CMC技术与质谱的鉴定功能相结合,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色谱仪。针对药品食品分析中样品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在CMC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性识别与分离鉴定”相结合的仪器研发思路,并研制出了具有“识别/鉴定”双重功能的在线二维色谱分析仪,实现对复杂体系(如中药、食品等)中目标物的“高效量”筛选发现。获得了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的资助。
三、新药产品研发情况
  近年来在面向市场经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药物研究所研究和开发的创新药物如下:
1. 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2个
  (1)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三类新药——白葛胶囊
  (2)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中药三类新药——白川降压胶囊
2. 已完成或进行临床前研究的血管新药两个
  (1) 高血压I类中药缓释新药CMS-I临床前研究,已完成药学、药理学、药效学研究和安全评价研究;
  (2) 抗心肌缺血I类新药—红毛新碱候选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3. 三个功能性保健产品的市场化开发: “自然静牌乌蒙软胶囊”、“自然力牌乌参颗粒”和“自然平牌降之片”,其中, “自然静  牌乌蒙软胶囊”已经投放市场。
  药物研究所目前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3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见附件:表1);申请发明专利57项,授权37项(见附件:表2);获得2个新药临床批件和3个保健食品批件(见附件:表3);主编和参编规划教材16部,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20余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和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以(见附件:4)及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已完成30余项。

附件:
表1. 主要获奖成果一览表

 

表2. 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一览表

 

表3. 研发新药产品情况一览表

 

4. 主要在研项目介绍
  (1)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项目名称:天然药物中目标物快速“识别鉴定”二维色谱仪研制
  项目编号:81227802
  项目经费:720万元
  主持人:贺浪冲
  参加人:王嗣岑  赵升吨  傅强  张彦民  张琦
  天然药用植物是筛选发现候选药物的重要来源。然而,从其中寻找目标组分的难度和工作量十分巨大!面对类似天然药用植物这样的复杂体系,目前只注重“分离”功能的商品色谱仪,已难以满足有效的分析需求。本专项以高表达受体CMC技术为核心,研究CMC 固定相与模型的标准化与单元化,富集与转换系统的通用性和有效集成,研制“目标物识别器”样机;并研究其与商品 HPLC-MS/MS 等系统的“接口”匹配性等内容,研制具有“识别/鉴定”双重功能的在线二维色谱分析仪(RI-2D)。新的 RI-2D 将实现从天然药用植物中“高效量”筛选发现目标物的设计要求。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细胞膜色谱技术用于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基础研究
  项目编号:81230079
  项目经费:280万元
  主持人:贺浪冲
  参加人:王义明  王嗣岑  曹永孝  罗文娟  张涛
  中药注射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中药制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项目通过构建高表达H1R和IgER细胞膜色谱(CMC)模型,结合生物活性验证,对中药注射剂及相关药材中可能引起I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的致敏组分进行筛选研究;利用高表达α1A受体、L-钙通道等CMC模型,结合药理学实验,对中药注射剂中药效组分进行筛选研究;同时,利用高表达受体CMC-online-HPLC-MS/MS二维色谱分析系统,以及HPLC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建立分别包含致敏组分、药效组分的中药指纹图谱,并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分析,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新技术和方法。
  (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药理效应与相关组分群”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2012BAI29B06
  项目经费:450万元
  主持人:贺浪冲
  参加人:王嗣岑  张涛  刘峰  
  通过建立特定的药理模型和细胞模型,筛选引起药理效应的中药组分群和活性组分,并结合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机械加工与控制、分析科学等学科,建立集“活性识别-色谱分离-分析鉴定”于一体的自动化筛选系统,发现引起特定药理效应的中药组分群,以此为基础建立与药理效应相关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同时获得包括中药药理效应,引起药理效应的组分群总量,以及组分群中数种关键组分的含量、限量和比例等系列指标,从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效应组分和引起过敏反应的相关组分双重角度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保证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
  项目名称:红毛新碱抗心肌缺血候选药物研究
  项目编号:22012ZX09103201-54
  项目经费:157万元
  主持人:王嗣岑
  参加人:卢闻  贺建宇  张涛  张杰
  本项目利用α1A受体高表达细胞膜色谱模型,在对秦巴山区特有药用植物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红毛七中的一种芴酮类生物碱(命名为红毛新碱caulopine)具有抗心肌缺血活性。项目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药1类的要求为指导,进行红毛新碱的候选药物研究。完成红毛新碱的主要药效学、制备工艺及质控方法,药代动力学及早期安全性评价和分离制备关键技术以及初步作用机理等研究,为进入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
  (5)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项目名称:A431CMC-HPLC/MS联用法筛选发现红毛七中抗肿瘤活性成分
  项目编号:NCET-08-0435
  项目经费:50万元
  主持人:王嗣岑
  主要参加人:贺建宇 罗文娟 窦建卫 侯晓芳
  应用细胞生物学培养方法和色谱技术结合离体药理学试验方法,以EGFR受体拮抗剂吉非替尼为对照药物,建立A431细胞膜色谱HPLC/MS联用的“活性识别-色谱分离-分析鉴定”于一体的分析系统,筛选发现红毛七生物碱中可与EGFR受体相互作用的活性成分;结合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实验技术对活性成分进行验证,发现其中的有效成分。研究结果对体外动态条件下研究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开辟一个途径,并为中药复杂体系中有效成分的快速直接筛选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红毛七生物碱并发现具有潜在活性天然活性化合物奠定基础。
  (6)“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
  项目名称:西安高新区创新药物孵化及产业化转化综合平台子项目
  项目编号:2011ZX09401-308-29~31
  项目经费:580万元
  主持人:王嗣岑  张彦民  卢  闻
  参加人:杨广德  张  杰  贺建宇 
  西安高新区创新药物孵化及产业化转化综合平台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中心承担了其中3项子项目,分别为“治疗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白葛胶囊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创新中药二妙缓释栓剂的临床前研究”和“创新中药丹川胶囊的临床前研究”,均属于“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提出的10类(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进行二妙缓释栓剂的临床前研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确定抗肿瘤中药丹川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临床前研究;进行白葛胶囊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奠定其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参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下一篇]:教学实验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