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二十大】跟研究生同学谈青年人的成长-张华东
发布时间:2023-09-09     作者:张华东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作为一名基层学生思政工作者,我想用4个单词和同学们聊聊青年人成长的有关话题。

我想讲的第一个单词是分离Separation。我们对新进的同学有一种观感,在应试教育的机制里,同学们一律经过了紧张的课堂教学、题海战术、千百次考试的淬炼。在一系列严密的规定动作中,被删削掉一部分个性、血性、活力,以标准答案为突破口,从高考中艰难突围,就这样一步步来到大学校园,来到大学校园的课堂,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温良、沉默的性子,以致面目日渐模糊。我深感这个群体经过严苛的刷题和排名竞争,加上就业的焦虑和现实生存压力的逼近,业已过早透支了同学们生命的能量,削减了青春的锐气,以致呈现出某种漠然的生存状态,其思考力、创造力,已在残酷的考试进阶中悄然磨损而不自知。王树国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提到:几十年前,当我进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之前经历的小小成功和荣耀都荡然无存。当你发现了自己的差距,遭遇失落与挫折时怎么办?从那天开始,宿舍里最早起来捧着书本进教室的一定是我,最晚从自习室出来的也一定是我。

我们同学从五湖四海共同走到交大的校园里,身上不同程度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家庭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的定向塑造,我们忽然发现已经进入一个个人成长的高原,也是一个无限可能的蓝海,在家人无法继续给与方向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关心时,成长和成才成了每个同学无法避免的人生使命。习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当我们逐渐和应试教育下分数的羁绊说再见、逐渐在专业学习上建立起自我认知,学着直面内心的幽暗、恐惧和不确定性时,我们就在逐渐告别被动的灌输式的知识吸纳方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个人认知和完整人格,在成长和成才的路上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创新的时代,人应该有一点“亮剑”精神。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社会未来之需求,你们要拿出一点“亮剑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看看自己是否具备创新的能力,自己的知识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个是浓缩Concentration.好奇心是推动同学不断在求知的路上奋进的动力。几万年来,虽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却微乎其微。我们在生理上和原始人并无区别。人们仍然盼望世上有奇迹,而科学不管多么的强有力,却受制于自然规律无法创造奇迹,因此人们也就希望能有超自然的存在提供额外的保护和寄托。在遇到自己感到奇怪的事情时,人们也希望有一种解释,而神秘力量就成了最后的解释。好奇心:科学规律、自然现象、科研思维;求知欲:知识补充、方法创新、效率提高;这些都要我们主动出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最终有所得。

缺乏这种精神的结果就是从前的鬼神变成了今天的外星人,虽然披上了科学技术的外衣,而本质仍然一样。当一个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在生活中会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就会有更多的人需要。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可以期待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一起,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诞生新的学术方向、瞄准学术前沿、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

这个社会不怜悯可怜人,不要把自己未来的事业寄托于别人的帮助之上,要主动作为,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做有作为的人。怎么能够做到有底气,底气来源于能力,你没有真才实学,你不能为这个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何来底气之说。有底气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有底气的人都是有贡献的人,有底气的人都是有作为的人。

第三个是萃取Extraction.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直接改变了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移动阅读所呈现的信息碎片化,导致用户很难深入了解一个事件的全貌,深度阅读似乎已成为不可能。碎片化阅读,阅读时空的随意性也引发了一个现象,读者的注意力被极大消解,导致阅读思维的非线性化。人类对获取深层次资讯的强烈意愿不会随时代改变,只会受阅读条件限制而被压抑。

对知识的获取有博观而约取、宜粗不宜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佳话,但同时对于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的获取,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反倒成为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事。比如对于医学和科学认知,韩启德学长在《医学是什么》提到我们回顾历史,我们的前人当时看到人体的内部器官结构的时候就认为已经够了,后来说要到组织,再后来又说不行,要到细胞,现在到了分子,说还不能解决,还在不断地还原...但还原以后几乎不太可能把它整合起来;因为系统一旦被分割,会丧失信息,还原程度越高,信息产生的失真越严重。樊代明教授在《医学是什么》提到,科学的理论包括它的数据,它观察到的现象,多数是瞬间的、局部的、静态的、微观的,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长期的、整体的、动态的、宏观的,二者相差甚远。科学确定的是一种世界观和自然观,而医学确定的是一种生命观和健康观。吴国盛教授《什么是科学》在西方科学的两大传统,一个大传统,是历史悠久的理知传统,一个是小传统,现代科学的数理实验和精确科学传统。专业文献、专业数据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会是我们拨开迷雾的最好帮手。

第四个是沉淀Precipitation。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新时代青年的初心和使命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梦想,在中国梦中牢记职责担当,不忘家国初心。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Whitehead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

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毛泽东同志讲过,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